中共巴塘县委组织部

最动人那一抹“绿”

发布时间:2021-08-25 来源:

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,察看林场自然风貌,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,看望护林员。随后,习近平来到尚海纪念林,实地察看林木长势,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。
最动人那一抹“绿”是“风吹沙起好荒凉”到“风吹草低见牛羊”的良好生态。
塞罕坝意为“美丽的高岭”,清朝末年开围放垦后,由于乱砍滥伐,过度放牧,加之山火不断,到上世纪中叶,原始森林已经荡然无存,成了林木稀疏、气候恶劣、人烟稀少、风沙肆虐的荒原沙地。解放前夕,塞罕坝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沙起好荒凉”。“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衰则文明衰。”从1962年开始,三代塞罕坝人用50多年的时间,将这片曾经林木稀疏、风沙肆虐的荒僻高岭变为112万亩人工林海,创造了变荒原为林海、让沙漠成绿洲的“绿色奇迹”,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。50多年来,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,在“黄沙遮天日,飞鸟无栖树”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、甘于奉献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形成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,让那一抹“绿”如此动人。
最动人那一抹“绿”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、汗水和生命凝结成的伟大精神。
从“风吹沙起好荒凉”到林海漫漫、绿洲星罗,塞罕坝人形成了以艰苦创业为核心,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,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,“艰苦创业、科学求实、无私奉献、开拓创新、爱岗敬业”的塞罕坝精神散发着迷人的辉光。创业艰难,没有塞罕坝人的艰苦创业,一棵一棵的植树,何来那一抹最动人的绿色?聚沙成塔,集腋成裘,无数塞罕坝建设者不畏艰难、愈挫愈勇,克服了一个个困难,闯过了一道道难关,创造了“绿色奇迹”,也树立了“精神丰碑”。如今,塞罕坝精神已经超越地域和行业界限,成为全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。
最动人那一抹“绿”是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奋斗实践。
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、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。从一粒种子、一棵幼苗到枝条摇曳万顷林海,从“黄沙遮天日,飞鸟无栖树”的荒凉景象到群山抹绿、层林尽染,从草木不见、黄沙弥漫风起沙涌到4.8亿棵树木构筑起“绿色长城”,从树是最稀罕的东西到森林资产总价值超过了200亿元……塞罕坝人以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英勇无畏和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奋斗实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书写了拼搏奉献、不畏艰苦、奋斗创新、担当使命的精彩华章。那一抹“绿”,是担当者用奉献滋养、用汗水浇灌出来的。